
增长即正义
围绕用户价值的持续增长,每年超过20%,能持续10年以上,就是优秀的企业,能持续20年以上就是伟大的企业。咱们的总设计师说“发展就是硬道理”,就企业来说,可以直接理解为“增长即正义”。只要能增长,大多数问题都可以用时间化解。各种战略选择,都要服务于增长目标。可以说“增长”就是企业的基本追求。

为什么一定要做“第一”
财富世界的根本法则,就是“幂律分布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二八法则”。极少数头部企业,获得了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。只要抢到了“第一”,就会获得“心智红利”、“利润红利”、“人才红利”、“资本红利”,乃至“生存红利”。因此,渡过生存期的企业,一定要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设计,聚焦于一点,尽快扩大规模,成为“第一”。

简单的人,不要做复杂的生意
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人生苦短,不能盲目地选择行业,更不能盲目地选择生意模式。巴菲特与芒格喜欢“可口可乐”,认为那才是理想的生意。但进入新世纪,我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。对于简单的人来说,尤其是不喜欢喝酒应酬、人情世故的新一代创业者,最好选择“互联网+科技”这条路。没有太多的旧势力拦路,没有复杂的酒桌应酬,却有足够大的市场与增长空间,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,只要你足够聪明与努力,就可以从普通人逆袭,过上相对自由、富足而快乐的生活。

中国未来的经济会怎么样
今年以来在各地密集调研、访谈与咨询,不断被大小老板问到同一个问题:中国未来的经济会好起来吗?提问的人,大多数处于低迷或转型期。他们一边焦虑、一边迷茫,不知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未来。我统一回答:中国经济当然越来越好,但老板群体不会雨露均沾,只能是冰火两重天,一大批跟上时代的企业会迅猛崛起,另一大批传统思维的老板无法适应,只能隐退江湖。

如何让所有人都富起来
我多年前曾有个梦想,让所有中国人都富起来——以前总感觉天方夜谭、遥不可及。但随着这几年对科技进步的观察,尤其是接触人工智能之后,越来越感觉这个梦想并不遥远,甚至在我有生之年,就可能实现。因为“富裕”本身不仅是“物质”问题,更是“认知”问题,贫穷的本质,是认知缺陷。严格来讲,是缺乏“知识、资源以及商机”,只要人手配备一个“超级人工智能助手”,个性化的指导人们,普及知识、对接资源、分享商机,那么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诚实劳动、过上富裕而身心健康的生活。

咨询公司的三岔路
咨询公司有三条发展路径,分别是卖服务、卖资源和卖知识。“卖服务”的模式属于“人力重资产”,人才难于复制,根本做不大。“卖资源”模式没有持续性、风险大,会逐步丧失核心竞争力。只有“卖知识”模式才能强迫自己持续学习、持续进步,逐步形成知识的复利效应。所以,我把万企共赢定位成为“卖知识”的咨询公司,不断研发新知识,真正把知识创新、知识普及、推动企业家群体知识升级作为责任。不走捷径,坚守使命。

不问苍生问鬼神
很多人热衷于传统文化,尤其对于易学与风水这类“玄学”,格外好奇,甚至是追捧。这类学问神秘而屡有“神效”,故而容易让人信服,甚至“痴迷”。但如果不理解易学的原理与演进,就会把它极度神秘化、迷信化,尤其当掌握财富或权势的人也被“迷惑”时,会产生众多啼笑皆非、甚至害人害己的举动。易学本是朴素的天文学、数学,后人增补了为人处世的哲学伦理,是中国古代的“大一统演化模型”,纯粹的唯物主义学问,根本不必神秘化。更不要追捧所谓的“预测大师”。很多所谓大师只会运用,根本不懂易学的设计原理与数学模型。

AI是咨询业的战略机遇
人类的进步,本质上源于知识的生产与传播。一切公司,本质上都是知识经营的机构,其中无论是市场知识、产品知识,还是管理知识,都可以被AI所吸纳与复制。因此,AI必将像超越所有人类棋手的AlphaGo一样,在各个企业经营层面,成为顶尖高手。AI带给我们的,将是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战略机遇,尤其对于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产品的咨询行业。

企业为什么需要使命
尼采说:“人生本就虚无,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为制造或者赋予的。”企业也是如此。可以赋予其意义与使命,也可以放弃意义,一门心思求财就好了。但如果放弃意义的加持,短期没赚到钱的团队,很快就会分崩离析。赚到钱的,要么挥金如土、肆意挥霍,要么你争我夺、内斗不休。无论哪种结局,最终都是“崩盘或凋亡”。所以,企业如人,活着就要有意义,有追求,有使命感。这样才会越来越有干劲,越来越幸福。

价值观,才是冲突与矛盾的源头
思考与阅历,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厚重。其标志之一,就是抛弃了“对与错”的简单二元论,会从更深层次看待各种人际矛盾与冲突。矛盾解决,有症状解,还有根本解。而价值观的差异,是绝大多数问题的总源头。公司是基于共同使命与价值观的经济组织,如果不能统一价值观,那么内部必定矛盾丛生,冲突不断。仅靠制度与流程,是无法彻底解决的。

咨询公司要做三个品牌
前几天同一位培训界老兵,谈起“培训公司依赖创始人品牌”的话题,他的意见是“如果创始人不讲课了,就只能打造其他老师的IP”,而我的意见是“我要做的不是培训公司,而是咨询公司。咨询公司要想成长,必须打造超越创始人的公司品牌,而不是再打造新老师的IP,否则咨询公司永远做不大”。他最初难以理解,我跟他讲了“咨询公司三元品牌”理论。

知识的本质是“模型”
人类的进步,源于知识的积累。而知识的本质不是信息,而是模型。无论数学、物理、经济学,还是哲学,只要包含知识的成分,那么一定是由模型建构而成的。因此,学习的关键,不在于记住了什么,而在于有没有从中提炼出自己可以理解的模型。所谓的“书越读越薄”就是指自己建构起了一个可以解释多个问题的大一统模型,即所谓的“万法归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