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公司的三岔路
【前言】咨询公司有三条发展路径,分别是卖服务、卖资源和卖知识。“卖服务”的模式属于“人力重资产”,人才难于复制,根本做不大。“卖资源”模式没有持续性、风险大,会逐步丧失核心竞争力。只有“卖知识”模式才能强迫自己持续学习、持续进步,逐步形成知识的复利效应。所以,我把万企共赢定位成为“卖知识”的咨询公司,不断研发新知识,真正把知识创新、知识普及、推动企业家群体知识升级作为责任。不走捷径,坚守使命。
一、“卖服务”模式属于“重资产”
“卖服务”是一百年前,咨询业鼻祖麦肯锡采取的模式,即采取“高价、专家上门、项目制”的服务方式。
“卖服务”要大量消耗少数专家的时间,为留住专家,就只能把项目的大部分收入分配给咨询师。而且不得不向客户索取高昂的咨询费用,往往动辄百万、千万起。
“卖服务”属于典型的获客难、利润低、客户覆盖面窄、专家难以复制。
因此,不符合“大规模批量生产”原则,“卖服务”模式的咨询公司,属于典型的“人力重资产”,很难做大。
二、“卖资源”模式不长久
很多老板喜欢“资源整合”,以为靠外部资源可以帮企业快速发展。
我不否认资源的确很重要,但那只是“外援”,不是基于企业内在的实力创造出来的,都是“浮华”。
来得快,去得更快。
而且过于依赖资源,会丧失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耐力,根基很容易被掏空,最终外部资源成为“埋葬自我的泥土”。
更重要的是,很多所谓的“资源”都会涉及到一些灰色交易,但凡价值观不够坚定,很容易被带入“歧途”。
每一次违背良知的交易,都会让人付出千百倍的代价。
三、“卖知识”是最难走的路
咨询公司本来就应该是为社会创造新知识、传播新知识的研究型机构,但很可惜的是,大多数老板不愿意为知识付费。
想用纯粹的知识吸引老板付费,必须真正创造出高含金量的新知识、新方法、新策略,大大拓展老板的认知与思维能力,才能赢得老板的认可。
这是非常难走的一条路。但难走也要走,必须强迫自己去不断研发与创造,不断探索人类知识的新边疆,才能获得一点市场的回报。
但是,难走也要走,毕竟我们定位自己的使命,是“让天下没有失败的创业”,我们是要让所有老板都受益的普惠价值贡献者。
四、我有一个梦
我有一个梦想,让每个老板都有一个“贴身战略顾问”,随时随地可以咨询各种企业战略难题。
千万个“顾问”的智慧,来源于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里。
老板、顾问、知识库,形成了“三位一体”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循环体系。
首先,每个老板都可以贡献自己的经验与智慧,去共建这个知识的宝库。
其次,每个顾问可以随时跟老板沟通,获得老板企业经营的全方位资料,了解个性化需求,结合知识库,定制实战化、可动态调整的战略方案。
第三,方案结果反馈到知识库里,无论成功心得,还是失败教训,都是知识库的宝贵养料,持续提升知识库的知识数量与质量。
稻盛和夫打造“阿米巴”模式时,是出于“复制千百个自己”的心态。
我也是有同样的想法,如果可以复制千百个自己,去为企业做“常年战略顾问”,那么所有老板都可以受益,将为社会节省海量被浪费的资金,将造就海量的就业,与成功的企业。
当所有老板都可以共享、共建一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创业知识库时,当所有老板都有一个个性化的战略顾问时,就是“天下没有失败的创业”实现之时。
听起来这个梦想遥遥无期,但当“通用人工智能”实现之日,梦想也许近在咫尺。
这就是万企共赢所选择的“卖知识”之路。只要是符合使命的方向,任何荆棘,都是助力;任何坎坷,都是阶梯。
“世界上最快乐的事,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。” —— 苏格拉底
全文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