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
【前言】近来常听到类似的不幸故事,一个老板在过去3年里,做一个项目,亏钱;再做一个项目,又赔光;第三个,还是失败……听到这样的故事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:这个老板运气真的不好,碰上了特殊的时期。但我们仔细思考下来,第二反应就要问:为何他总是做错决策?好像这样的人还挺多的。
今天我们来谈谈人是如何做决策的,人类行为的根本动机。
第一节:人类行为的动机
我前面《短期的不确定性与长期的确定性》一文中,提到了我总结出来的三大社会定律:
第一,“认知定律”,即认知决定存在。
第二,“行为定律”,即利益决定行为。
第三,“长期定律”,即长期主义决定成败。
其中第二条,“利益决定行为”听起来很容易理解,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的心理学背景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,曾提出著名的“需要层次理论”。
该理论认为,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,由低到高,分别是生理需要、安全需要、社交需要、尊重需要、自我实现需要。
这五层次需求,又可以简化为“身体及物质需求”、“情感需求”、“精神需求”这三大类。即“身、心、灵”三类。
人类的决策,就是根据这三大类需求而做出的。
身体及物质需求,就是指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,能从功能、或物质层面获得满足感的。比如,老板决定投资一家酒店,首先考虑的就是能否盈利。这就是“物质层面”的需求。
但有时候,他投资这家酒店,是因为他的对手也投资了,他感觉受到了刺激,认为如果自己不投资,就可能失去了更好的机会,甚至是面子上挂不住。所以他就投资了。这种决策逻辑,就是“情感需求”驱使的。
还有一种可能,他从小就梦想拥有一家豪华的酒店,这个打小就有的梦想,驱使他奋斗了多年,最后终于条件成熟,他投资了这家酒店,以实现儿时的梦想。
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,那么他就属于典型的“精神需求”驱动。
“身、心、灵”都属于“利益”,只是不同层次的利益罢了。但都可以驱使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,各式各样的决策。因此,当一个老板在相对理性的情况下做出某种决策时,你千万不要简单的理解为:他就是想赚钱。
实际上,他的动机可能有多种。
了解人类决策的动机,非常非常重要,小则可以用来与人沟通,做好销售工作;大则可以成就长寿的品牌,打造优秀的组织。
第二节:行为定律的广泛应用
曾有一位做中医养生馆的老板来求助,强调自己的产品药效非常好,但苦恼于客户为何这么少,大多数人为何不相信。
我跟他说,因为你不懂“行为定律”。你的产品好,但仅限于“身体及物质需求”层面,而人们做决策,还要考虑“情感与精神层面”,因此,你要想让人们相信你,就一定要不断的加强产品的“心”与“灵”的包装。
比如,大量展示客户成功案例,这就属于“情感”刺激。
大量做公益讲座,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,比如“细胞”、“血液”等词汇,来介绍产品的原理。不要动不动就讲“五行”、“经络”、“阴阳”这样的抽象语言。
加强理论宣传,建立知识与科学的话语体系,就属于满足人们的“精神需求”。
当你在“身、心、灵”三层面都做足工作时,人们就会逐渐相信你,你的产品就会更加受到欢迎。
这个案例,就是“行为定律”的应用。
再来讲行为定律在品牌打造中的应用。
品牌的核心,就是差异化。想打造品牌,可以讲功能差异化,也可以讲情感差异化,更可以讲“理念差异化”。
比如,你的毛巾是“竹纤维”做的,你可以说:更防菌、更健康。这属于“身体与物质需求”,即“身”的层面。
也可以说:竹纤维毛巾,更适合宝宝。再设计一句广告语:家有宝贝,就用竹纤维毛巾。这就是为了激发人们对“小宝贝”的爱护之心,从而满足家长“情感”的需求,即“心”的层面。
还可以说:竹纤维毛巾,更环保。然后设计一句广告语:保护环境,就用竹纤维毛巾。这就属于从精神理念层面,建立人们对品牌的信赖感,满足“灵”的需求。
总而言之,利益决定行为,是一种普适的社会心理现象,是研究社会、研究人类心理、研究行为动机的关键钥匙。
本文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