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万企共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

福建郑总:挖掘机出海掘金,利润率超过50%

类型: 学员案例
阅读量: 53
发布时间: 2025-04-24 16:53:26
导读
福建郑总,通过学习“轻模式”运营方法,搭建工具型收费站,把落后的二代挖据机变成环保循环机,出口尼日利亚并提供售后服务,销售挖掘机配件,利润率超过50%。

7.jpg


郑总来自福建福清,是一家机械配件公司的董事长,专注于挖掘机再制造及配件销售。挖掘机再制造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,需要对旧挖掘机进行修复、升级和再制造,以满足市场对二手挖掘机的需求。

然而,随着挖掘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,加上疫情的冲击,郑总的企业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。挖掘机市场需求锐减,客户因工程暂停而无力购买,郑总的库存积压严重,资金链几乎断裂。他仅预留了一年的备用金,但在疫情的持续冲击下,这笔资金也即将耗尽。企业生存面临严重威胁。

在机缘巧合之下,郑总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紫杰老师的视频,其中一句话让他豁然开朗:“中国所有的生意,都值得去海外再做一遍。”这句话点燃了他出海的热情。于是,他立即决定将国内库存的挖掘机运往尼日利亚,试图在海外市场中找到新的生机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,他发现西非市场对挖掘机的需求量确实很大,尤其是用于建筑和矿业的设备。郑总迅速行动,将国内库存的挖掘机全部运往尼日利亚,并在当地迅速打开了市场。然而,这只是解决了库存积压的问题。由于他缺乏系统的运营策略,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。

为了在当地站稳脚跟,他决定在当地建设一个挖掘机再制造及维修工厂,提供挖掘机的保养和维修服务。然而,重资产模式的弊端很快显现。工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运营成本居高不下,同时,他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,导致业务难以进一步扩大。郑总意识到,单纯依靠重资产模式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,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案。

在2024年7月,郑总走进了万企的课堂。经过系统分析,万企提出了“切割承包”和“孵化器”两大模式,为郑总的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在首阶段转型中,郑总以"切割承包"模式重构生产体系。他率先将部分生产线切割为试验田进行承包测试,验证可行后逐步将全流水线拆分为独立承包单元,通过生产责任下放使总部从重资产压力中抽身,转而聚焦战略管理与技术研发。这种结构性变革不仅使运营成本下降40%,更因承包单元的自主经营激发了生产效能,设备交付周期缩短25%,为企业后续轻资产扩张奠定了基础。

当生产端完成轻量化改造后,郑总顺势启动第二阶段的"孵化器"战略,构建起市场开拓的生态闭环。通过创办商学院定向培养兼具机械操作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,经严格考核的学员带着非洲特定区域的经销权,依托定制化APP实现客户需求精准对接。这套"人才孵化-数字营销-敏捷生产"体系,使前端市场触角通过学员网络快速延伸,后端则由福清总部与尼日利亚子公司形成跨境供应链协同,订单响应速度提升60%。双模式联动下,企业不仅破解了人才短缺困局,更在西非市场实现订单量3倍增长,形成以轻资产运营撬动全球市场的战略格局。

“切割承包”让郑总企业的成本大幅下降,效率显著提升,而“孵化器”模式则为他在海外市场打开了新的天地。通过培养人才、授权经销权、线上平台支持,他的业务迅速铺开,形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。

最终,郑总不仅让企业起死回生,还实现了利润翻倍,利润率超过50%。更重要的是,他通过将落后的二代挖掘机改造成环保循环机,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,还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郑总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突破与重生的商业传奇,而万企的轻资产战略则是他成功的关键。通过学习万企的“切割承包”和“孵化器”模式,他从重资产的困境中抽身,找到了一条轻盈而高效的转型之路。

返回案例中心 <
关闭弹窗